电气工程学科简介
●学科历史
该学科是安徽理工大学的传统和特色学科,彰显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电机工程专业。该学科源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点,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队伍
该学科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师资队伍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杰出奖获得者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聘有兼职教授罗安院士、汤广福院士、王国法院士、美国旧金山大学李世东终身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安纳东尼教授、加拿大通讯中心叶秋波教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孙怡宁研究员等。
●学科平台
该学科拥有省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电气信息工程安徽省实践教育中心、安徽省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创新平台7个。
●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具有煤矿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进行原创性学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为:
(1)矿山电气传动控制及优化:针对矿用电机车驱动优化、永磁电机控制、矿用带式输送机控制等问题,提出了矢量控制高精度调速、超级电容混合储能供电、磁通反向直线旋转永磁作动器等解决方法,构建了电气传动控制与优化模型,提高了电气传动的综合性能。
(2)煤矿供配电可靠性关键技术:针对煤矿安全供电、无功补偿及废弃矿井资源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深部采区长距离安全供电、动态无功补偿、废弃矿井抽水储能发电等方法,构建了煤矿供配电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升了煤矿供配电安全及质量。
(3)煤矿电气信息安全监测:针对矿用电气设备故障、矿井提升装备及井筒安全等问题,提出了融合深度学习和激光光谱学的方法,构建了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评估、诊断及识别预测的分析模型,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
(4)矿山电力/电气设备智能控制:针对煤矿电气设备远程监控、信息感知和传输问题,提出了应用无线和有线异构网络技术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方法,构建了电力/电气设备的信息系统传输与智能控制方案,实现工作面少人或无人操作,提升煤矿智能化控制水平。
●学科研究
本学科围绕煤炭和电力行业的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4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承担了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力和煤炭企业的一大批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
●国内外影响
该学科遵循“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与定位,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依托煤炭、电力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目标,形成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电气工程学科,引领煤炭行业的科技革命和技术前沿,为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该学科先后培养出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饶兴道、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互联网部主任韩学民、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淮南矿业集团)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畅、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淮南监察分局副局长邵荣好、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继远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红光、上海申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郑益飞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的优秀人才,成为相关领域的中流砥柱。本学科重视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昆士兰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研究组织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交流和互访机制。
下一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